重庆阳正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机:023-67678916
电话:189-9622-6296(王)
185-2317-7702(胡)
网址:www.cqyzhb.com
地址:渝中区重庆总部城C1幢3楼
一直以来,秋冬大气污染防控,屡屡成为最难啃的“硬骨头”。据预测,今年秋冬季,我国北方受厄尔尼诺气候的影响,会出现非常不利于污染扩散的天气,易造成污染积聚。在“危险期”到来之际,需提前做好准备,出台更多的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国庆长假期间,京津冀遭遇重度雾霾袭扰,不少人的出行和生活节奏被打乱。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类似的高强度、大范围雾霾天气,在接下来一段时间还很有可能发生,甚至可能频发。
根据环境保护部9月20日和10月2日凌晨召开的两场空气质量会商会的相关预测,今年秋冬季,我国北方受厄尔尼诺气候的影响,会出现非常不利于污染扩散的天气,易造成污染积聚。
天公不作美,唯有加倍努力,早作准备,提前干预。
老课题+新问题:季节性污染和厄尔尼诺夹击
很多人还记得,去年10月之前,空气质量改善情况非常乐观,和2014年比较,北京的PM2.5平均浓度降幅超过了20%。然而,到了当年年底,全年的改善率被“吃掉”了近16%,只剩下了5.8%。
根据经验,每年前8个月空气质量经常稳定在较好水平,但一到11月至次年2月,空气重污染高发,导致很多地方全年的大气污染防治目标“泡汤”。
秋冬大气污染防控,屡屡成为最难啃的“硬骨头”。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3.3%,重度及以上污染占3.2%,其中发生在冬季的占67.4%,将近七成。
究其原因,一方面如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士徐祥德所说,“由于冬季地表温度降低,容易形成逆温,阻碍污染物扩散”;另一方面,则是以冬季采暖为主的大气污染物季节性排放过高所致。
因此,虽有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京津冀区域PM2.5的平均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2%,已为全年蓝天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但是,大气污染防治远没有达到可以松懈的程度,甚至可以说任务更加艰巨。
除了季节性的污染,令人担忧的是,今年尤其不利的气象条件,也会给大气污染防治带来新的挑战。今年5月以来,厄尔尼诺发展持续加速,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愈加明显。
此次厄尔尼诺有多强?据了解,当前的厄尔尼诺强度仅弱于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有可能成为1951年有系统记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厄尔尼诺事件。
老课题与新问题交织,破题关键在人为。正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所说:“遇到不利的气象条件,如果排放强度足够小的话,也不会发生重污染。”
基于此,要想有风没风的时候,空气质量都有良好的状态,只有一条路——大量削减污染物排放。
冬病夏治+季节性减排:提前跟时间赛跑
今年年初,环境保护部制定并启动了雾霾“冬病夏治”措施,重点解决重污染行业超标排放和京津冀等区域内散煤等面源污染突出的问题,环境保护部相关负责人称之为“跟时间赛跑”。
对于“冬病夏治”,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开出了六剂药方:一是修订重污染天气的应急预案,包括统一预警分级标准。二是抓好重点城市的污染控制,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程。三是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包括研究实行错峰生产,实行季节性、差异化的排污收费。四是解决燃煤的问题,最终通过用电替代煤的直接使用和气替代煤来解决问题。五是加强面源的污染控制。六是加大投入,保障资金到位。
进入10月,“冬病夏治”接近收尾,一系列的减排措施正在发挥作用。综合来看:
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已经统一。京津冀地级以上城市及河南省、山东省传输通道城市,将在今年10月底前实现重污染天气应对统一。
各地重点行业污染减排取得了积极进展。目前,京津冀3省(市)共完成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4265万千瓦,完成燃煤小锅炉整治5131台。
继水泥行业之后,钢铁行业也将错峰生产。环境保护部将制定相关政策,将相关企业纳入错峰生产行列。
散煤清洁化替代有序推进。目前,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主城区已经实现无散煤化。
秸秆焚烧污染防控力度加大。2016年夏季,北京、天津秸秆焚烧火点数为零。
除了“冬病夏治”,已有经验也表明,采取行之有效的季节性减排措施,针对不同季节,对不同污染源提前采取措施,也可获得减排效果。
南京市去年提出“季节性限产”的概念,对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实行限产。
兰州市将9月20日至来年3月31日定为冬季大气污染重点防治时段,将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具体化到冬防期间的每个月、每一周和每一天。
青岛市针对大气污染的季节性特点,重点强化冬季燃煤、春秋季扬尘、夏季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管控,持续减少排放总量。
这些经验,都充分考量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季节性的特点。其治理思想在于早作准备、提前预防、对症下药,体现的是环境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
今年冬季大气污染“危险期”即将到来,现在努力尚为时未晚,更多的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到了必须发力之际。
原文来自:中国环境报